從神話到歷史:神話時代與夏王朝

點閱:1196

譯自:神話から歴史へ:神話時代 夏王朝

其他題名:神話時代與夏王朝

作者:宮本一夫著;郭清華譯

出版年:2019

出版社:臺灣商務

出版地:新北市

集叢名:中國.歷史的長河:1 A history of China:1

格式:EPUB 流式

字數:179870

ISBN:9789570531664

分類:歷史  SDG2 消除飢餓  
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

歷史不會從天而降,所有的「現在」都有時間的軌跡
 
從神話時代到夏王朝,一段沒有文字,
唯有等待考古學家的手鏟慢慢挖掘出的歷史……
 
本書從神話時代開始談起,延續至進入歷史時代的商朝,橫跨將近兩百萬年。從考古現場如姜寨遺址、大汶口遺址、良渚遺址......等,帶領讀者解讀遠古中國所留下的訊息,建構中國文化形成的起源與發展,其豐富遠超出我們的想像,史前社會與接之而來的商周社會非但緊密相連,影響至今。
 
三皇與盤古開天傳說不只是單純的故事,
其流傳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?
考古學又是如何解開創世神話的謎團!
 
本書討論到的時代,大半被區分在史前時代,不會被當成歷史記述,也不會記載在文獻史料上。西漢的《史記》沒有記述到的伏羲、女媧等三皇事蹟,到了唐代卻以補寫的形式,被編纂成〈三皇本紀〉。西漢初期的女媧是獨立存在於圖像中的,中期以後,伏羲、女媧卻被組合在一起,經常同時出現在一個圖像之中。當神話不再只是神話,考古學家如何根據出土的史料與遺址,分析神話背後所蘊藏的真相與價值觀。
 
東亞地區,為何中國最早出現古代國家?
商王朝藉由祭祀儀禮、身分秩序等象徵的禮制,形成以王權為中心的宗族、氏族等社會階級組織;同時以進貢系統為基礎,建立古代國家的模式。這「東亞最早的古代國家」出現的主要契機是什麼?史前時代多地域的文化發展,為何會演變成政治性地域統一的一元化的中國?而「文字」——歷史時代的開端,源於什麼樣的需求而生?這種種的疑惑,且看考古學家如何在眾多考古遺址中,慢慢拼湊出答案。
 
作者宮本一夫教授,是著名的考古學家,而不是歷史學家,這是本冊與其他11冊非常與眾不同之處。史前時期沒有文獻資料,因此本書主要以考古挖掘的資料分析為主。宮本教授以其簡樸的文筆,帶領我們從器皿、農業、建築、文化等多個面相觀察史前時代人們的生活風貌與社會發展。不同於史家的記述方式,讓我們開啟不同的閱讀體驗,認識不同於以往的史前社會。

作者簡介
 
宮本一夫(1958-)
 
一九五八年出生於日本松江市,京都大學文學部畢業,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碩士、博士。曾任京都大學文學、愛媛大學法文學部助教,現任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教授,專攻東亞考古學。主要研究項目包括東亞新石器時代到初期鐵器時代的比較考古學,及比較文明論。
 
二○○三年獲第十六屆濱田青陵獎。主要著作:《中國古代北韁史的考古學研究》(中國書店)、《東北亞的考古學研究》(共同著作,同朋舍出版)、《岱海考古(二)──中日岱海塘考察研究報告集》(共同著作,科學出版社)等。
 
譯者簡介
 
郭清華
 
淡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。曾任出版社日文主編,一直沒有離開翻譯的崗位。譯有《殺人人形館》、《魔神的遊戲》、《我愛廚房》及《天璋院篤姬》等推理、文學小說,及其他生活散文和實用書。

  • 封面
  • 考古學家寫史,歷史學家導讀
  • 前言
  • 結論
  • 歷史關鍵字解說
  • 參考文獻
  • 年表
  • 版權頁